長江商報消息 參股或控股的殼公司承擔科研項目,從中撈取科研經費
  ■本報見習記者 魏凡
  2014年的諾貝爾獎已經落幕,可關於“中國最年輕院士”李寧“科研涉腐”的調查卻正在發酵。
  今年10月10日上午,中央紀委監察部官網通報稱,“2012年4月,審計署審計發現5所大學的7名教授存在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的問題。”其中,李寧的名字被排在了首位。
  據長江商報記者瞭解,早在今年7月,李寧被帶走的消息就已傳開,其涉嫌將一筆科研經費轉移到自己公司的賬戶,具體金額不詳。
  吸金能力強
  5年間獲得各類經費達6.8億餘元
  早在今年7月,一條消息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的中國農業大學校園裡傳開了——“李寧被帶走了”。據瞭解,那天,李寧正穿著博士服,正準備與學生們合照畢業照。
  李寧的成名在2002年4月。當時,李寧課題組克隆出我國第一頭冀南牛。同年10月,又成功克隆出一頭體細胞克隆胚經過玻璃化冷凍技術處理的高產黑白花奶牛。兩次克隆牛成功,標志著我國體細胞克隆技術又邁上了新的臺階。其後,李寧課題組在成立5年多的時間里,克隆出300多只動物,存活率過半。
  在中國農業大學官方網站上掛出的“李寧簡歷”顯示,2000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2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03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5年獲 “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農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07年歲末,歷時一整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結束。經過提名、遴選,兩輪評審和選舉、主席團審議、報請國務院備案等程序,中國工程院九個學部共選舉產生33名新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寧教授成為這次工程院院士增選中最年輕的新科院士,也是史上最年輕的“兩院”院士之一,其時45歲。
  成績越大,肩負的責任也越大。記者瞭解到,李寧是國家科學技術部“973”計劃重大研究項目、“863”計劃生物領域重大研究項目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部重點攻關項目等眾多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負責人之一。
  其中,僅自2008年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一項,國家的預計投入金額就在200億元以上,僅單個科研項目的科研經費就在200萬元以上。
  與之相應的是,其獲得經費的“吸金”能力在業內也“屈指可數”。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間,李寧所在的生物學院獲得科研項目達374個,獲得國家及各類經費達6.8億餘元。
  撈錢致出事
  “自家”企業承接科研項目撈經費
  同樣是7月,2013年,在中國農業大學的林蔭小道上,李寧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國家給我這麼多科研經費,特別是我做的轉基因和克隆,如果它們能投入市場,我就沒有辜負國家,沒有辜負百姓納的稅。”然而,剛過完一輪春夏秋冬,李寧卻已被依法批捕。
  據報道,長期擔任重大課題負責人、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李寧,還參股或控股開辦了多家企業。正是通過“殼公司”參與課題、撈取公款,直接導致其“出事”。
  據工商登記資料,李寧名下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分別在北京和無錫等地。其中,成立於2009年1月19日、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的“北京三元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李寧為法人和董事長的公司。
  記者登錄北京工商系統查詢得知,該公司一般經營項目有生物技術開發、種植飼料牧草、銷售飼料,股東分別為“北京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元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者出資額510萬元,後者出資額490萬元。而李寧的另一個身份則是北京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股東之一,出資1733萬元,任副董事長。
  隨後,記者試圖通過網絡瞭解更多關於“北京三元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時,並未找到公司的官方首頁。這對於投資超千萬元的公司來說,明顯是不合理。
  就是這家“只見其名難覓其蹤”的企業,卻屢屢參與李寧承接的國家課題,進而獲得國家經費。檢索論文庫發現,李寧共刊發核心以上期刊論文500餘篇。以“中國養殖可持續發展”等課題名義刊發的論文中,濟普霖公司名列參與者。不完全統計,濟普霖公司參與的類似課題項目有近20項。根據巡視整改通報,李寧等人承擔的、農業部牽頭組織實施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正是套取經費事發的導火索。儘管被侵吞的具體金額尚未公佈,但記者在一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重點課題申報指南》中看到,該科研專項旗下單個子項目的規模為200萬元至300萬元。同時承接多個項目的濟普霖公司,掌握的經費估計至少上千萬元。
  知情人士介紹,與多數專家與學生團隊一同承接課題、使用經費不同,李寧採取的“專業化公司、專業化運作”近來十分“流行”,“名義上是有利於課題的專業性、延續性,實際上,便於開票報賬也是重要目的。”
  ■專家
  經費設置不合理致“科腐”
  2013年,中國科學院地球深部重點實驗室前主任、中科院候選院士段振豪案,被妻子舉報貪污科研經費,並用來包養多名情婦。同年10月, 北京高院終審以貪污罪判處段振豪監禁13年。
  2013年,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被指控,授意博士生陸續以開具虛假髮票、編造虛假合同、編製虛假賬目等手段,將1000餘萬元專項科研經費套取或者變現,非法占為己有。今年年初,浙江杭州市中級法院以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貪污945萬元人民幣,判處陳英旭入獄10年,並沒收財產20萬元。
  借用他人身份證、簽訂虛假勞務合同,冒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研經費68萬元,2014年2月9日,北京郵電大學原教授宋茂強因貪污罪被海澱法院一審判刑10年半。
  ……
  中國學術腐敗漸趨普遍,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科協一項調查顯示: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校教授坦言,“實際上很多科研經費是花不完的,但是錢已經到手了,很少有人會退回去,花不完的部分也要想辦法用掉。”
  “經費設置不合理是導致科研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他還坦言,“經費給多了,報銷名目對不上,只好亂開發票。還有一些款項報不了,只能去造假。”
  他認為,目前,關於科研項目的多數規定內容大而化之,過於籠統,不能起到預防腐敗的作用。要有針對性地建立制度措施,追加責任條款、驗收評估,對有問題的項目責任人要納入黑名單,追回項目資金,限制未來申請科研項目的資格等。
  另有專家認為,在科研領域里,中國目前還沒有一部關於科研項目立項、審批、經費使用、監管責任的系統法律,直接導致科研項目管理的混亂。“應將科研經費財權和審批權分離,掌握財權的部門退出項目審批,再建立科研投入基金制度,引入公正、公平、公開的專家評審制度,如此方能遏制科研經費腐敗亂象。”
  1962年7月
  李寧出生在有“江南糧倉”美譽的江西省南昌市。
  1991年
  李寧獲得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授予的博士學位。
  2001年左右
  李寧回到中國農業大學任教。
  2002年4月
  李寧課題組克隆出我國第一頭冀南牛,李寧因此成名。
  2007年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寧成為中國最年輕的院士。
  2014年10月
  中紀委通報,包括李寧在內的7名教授存在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的問題。
  院士李寧曾經風光無限。  (原標題:院士李寧的“吸金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69rywo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